糖果到底有多少种?

发表时间:2020-07-24 14:53

糖果,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,香甜可口的特性,总能带给人们最纯粹的喜悦和最直接的治愈。当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,市场上的糖果种类也变得丰富起来,形形色色的糖果让人目不暇接,那么,吃过这么多糖果的你,知道糖果到底有多少种类吗?


今天,中国糖果为大家揭秘。


糖果的类别


糖果类食有三大传统类别:非晶质糖果、晶质糖果,以及添加了树胶、凝胶、质地亦经修饰的糖果。实际上这三类糖果也有部分重叠:有些糖果同时具有晶质和非晶质的种类,例如牛奶糖、硬质糖果牛轧糖和糖艺品等。


-01-

非晶质糖果


硬质糖果、酥糖、牛奶糖和松软型太妃糖、糖艺品


  • 硬质糖果   


硬质糖果是最简单的非晶质糖果,包括硬球糖、适明薄荷硬糖、奶油硬糖、棒棒糖等。硬质糖果以糖浆经高温熬煮而成,温度之高,使得硬糖最后只含1%或2%的水分,接着把糖浆淋到平坦表面冷却,趁材料还能展延时揉入颜色、风味并捏塑成形。由于这种糖浆含糖度非高,很容易就结成晶体,因此需加入相当分量的玉米糖浆以防止结晶,这样才能制出清澈的糖玻璃。高温烹煮还会助长焦糖化作用,染上黄褐色泽,这对硬质糖果来讲是一种负面特性;硬质糖果通常以减压法来制造,这样就能以较低温度达到合宜的糖分浓度。


  • 刻意结晶的硬糖  


硬糖出现晶体都可算是种缺陷,这是因为玉米糖浆太少导致干扰程度不足,或是从锅边带进了晶种,也可能是糖浆含太多水分所致。然而,有些硬质糖果经刻意处理后,会形成细小晶体,让糖果质地脆硬也比较容易碎裂;拐杖糖和餐后薄荷糖都是常见实例。这类不透明的糖果外观亮丽,有丝绸般的光泽,制作时先让糖浆降温,趁仍具延展性时,重复把糖拉长、交叠。这个步骤可以捕获一些气泡,气泡能助长细小蔗糖晶体的形成。气泡和晶体都夹杂在糖果构造里,带来清脆的特性,也让糖果入口更容易咬碎。


  • 棉花糖(cotton candy)


棉花糖是种非常不同的硬质糖果,含相当纤细丝状糖玻璃,质地类似棉球,一入口马上就受潮溶化。棉花糖是利用一种特殊的机器制成,糖分融化后受力通过细小纺丝口,接触空气后马上凝固为糖丝。这种机器在1904年圣路易世界博览会上初次问世。


  • 酥糖


酥糖也需烹煮至水分含量非常低(约2% ),不过和其他硬质果不同的是,酥糖还加入了奶油和牛奶固形物,此外还会有坚果碎片。因此,酥糖含有脂肪微滴和蛋白质颗粒,外观不透明,更由于糖和蛋白质的强烈褐变反应,外观会呈现褐色。酥糖糖浆煮好之后还会加入小苏打,因为碱性环境有利于产生褐变反应,帮助中和褐变的酸性产物,而且中和反应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气泡,让糖果的质地变得更为轻盈。法文praline(果仁糖)原本指的就是杏仁制成的酥糖。( 新奥尔良果仁糖质地柔软有嚼劲,比较像是牛奶糖,里面以美洲山核桃代替杏仁。)

  • 牛奶糖、乳脂型和松软型太妃糖


牛奶糖以及其相近的产品通常都属于非晶质糖果,含乳脂和牛奶固形物,通常是加入炼乳(廉价的牛奶糖则是加入奶粉和植物酥油)。这类糖果并不坚硬,但很有嚼劲,而且咀嚼时,糖块里面的乳汁微滴就会释出,十分香浓,令人齿颊生津。这种糖果会这么有嚼劲,是因为采用低温烧煮让水分含量高于硬质糖果,玉米糖浆比例又高,加上糖果含有牛奶酪蛋白所致。特有焦糖风味出自牛奶中的成分,还有加热时牛奶和糖浆之间的反应物。英国常把乳脂型太妃糖的原料奶油储放一阵子,等发酸(来自游离丁酸)之后才用来制糖,制成的糖果就会具有更强烈讨喜的乳类风味。脂肪含量越高,糖果越不会粘牙。

在非晶质糖果中,牛奶糖是沸点温度最低的,含水量也最高、质地最柔软。乳脂型太妃糖和松软型太妃糖中,奶油固形物和牛奶固形物较少,沸点温度比牛奶糖高出28摄氏度,因此质地较为结实。松软型太妃糖往往经过延展,拉出含带空气的细致晶质,形成没那么密实,也较不带嚼劲的质地。用乳类制品生产的牛奶糖,风味来自焦糖化糖分,不过牛奶糖还含有梅纳反应产生的风味。牛奶糖的名称含“奶”又含“糖”,而焦糖化糖分和奶类风味同样容易交融,这可能都分源于醋双乙酰这种焦糖化反应的一种重要产物。醋双乙酰是种芳香化学物质, 发酵奶油的强烈奶油香气就是由此而来。焦糖带有浓郁、复杂的风味和浓稠质地,更兼具黏稠、软绵的特性,整体特质和许多食材都可以搭配,例如糖果、甜点、水果、咖啡和巧克力,甚至连盐都很合适:广受喜爱的布列塔尼牛奶糖,就加入了相当分量的海盐。

  • 糖艺品


糖艺品 (即吹糖、画糖和塑糖等制品)是最引人注目的种类,利用糖这种既透明又能雕塑、吹制和延展的特性制成,和玻璃一样,能制作出无数造型。糖艺品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500年前。中国在1600年之前,就曾采用麦芽糖浆制成柔滑的糖丝供皇室享用,这种制品大概就类似我们的棉花糖。在17世纪, 意大利出现用糖制造的各式宴席饰品和餐盘。在日本有种传统街头糖艺表演,称为“饴细工”,由糖艺人当众雕朔出花朵、动物等各式造型。

糖艺品的基本材料是融化的蔗糖,并且加入了大量的葡萄糖和果糖以防止结晶。葡萄糖和果糖可以取自玉米糖浆或纯糖,或是在糖浆加热时加入酸类(塔塔粉),由蔗糖自行产生。糖分混合料加热至157°C~166°C,此时基本上已经没有水分。丝毫的水分残留都会让蔗糖分子更容易四处移动,聚拢成团而导致结晶,并转呈乳白色。若是温度再升高,糖就会开始融化成焦糖,并且转呈黄褐色,这对于大部分糖艺品来说都是负面特性,却有利于制作棉花糖和糖笼,这两种糖艺品都是让高温糖浆滴下成丝,淋上造型模子或木架,瞬间硬化而成。比较精致的糖艺品必须先把整团糖料冷却到55°C~50°C左右,在这个温度范围内,糖的质地会柔软得像面团,此时就可以处理并拉塑出形状,像吹玻璃那样吹出中空圆球等外形,再用灯火保暖,维持可塑性。尽管面团师傅都能以熟练的技法徒手雕塑糖艺,许多人仍戴上乳胶薄手套,以免手指上的水分和油质污染食材。

拉糖是种绚丽夺目的糖艺品,能表现出缎子般美丽细致的不适明外观。厨师取一块混合糖料,拉成长索,两端交叠,扭绞成股,接着再拉开延展。多次反复这套动作之后,原先那团混合糖料便能拉成多条局部结晶的纤细糖丝,之间夹杂着空气,丝丝分离,如此组合成一束牢固的亮丽糖丝构造。

-02-
晶质糖果

冰糖、翻糖、乳脂软糖、抛光糖果、糖锭

  • 冰糖


糖类中,含大型粗粒晶体又受人们青睐的,大概只有冰糖。冰糖生动展现出晶体的增长现象。把糖浆烹煮成坚硬的糖珠,接着就倒进小玻璃杯,插入一根牙签作为结晶的基础(完成后就可去除),就这样静置几天。牙签周围结出晶体硬壳之后用冷水稍微冲洗,甩掉多余水分之后晾干存用。

  • 翻糖和乳脂软糖


翻糖和乳脂软糖是最常见的两种细晶质糖果,其特性是能在舌头上溶出一种乳脂状质地。翻糖的英文fondant源自法文的fondre,意思是“熔融”。翻糖可以作为基材,用来调制所谓的糖果“乳脂”,也就是夹心巧克力和其他夹心糖果那种美味、湿润、入口即化的馅料。翻糖还能作为蛋糕酥皮上的糖衣;翻糖可以擀开压模成型,用来覆盖蛋糕,也可以加温或稀释,让它流动,然后在蛋糕表面薄薄淋上一层。乳脂软糖基本上就是翻糖,只是多加了牛奶、脂肪,有时还加上巧克力块(翻糖也算是结晶的焦糖)。香草奶油糖是用红糖调制的翻糖(有些新奥尔良果仁糖也是加了美洲山核桃的香草奶油糖)。

制造翻糖和乳脂软糖都必须有玉米糖浆,才能结出小型晶体。糖浆沸煮完成,冷却一段时间后,厨师就可以开始搅拌,持续约15分钟,直到结晶完成为止。

这类糖果的质地取决于残水的多少,倘若糖浆浓度变得特别高,质地就很干燥、松脆,外观也显得黯淡;若是没有熬到那么浓,或在冷却、搅动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湿气,成品就会很软,甚至还会流动,外观则显得晶亮,这是因为糖浆大量结晶所致。含水量只要有小幅变化(区区1%或2%)就会造成明显差别。乳脂软糖的构造比翻糖复杂,其糖浆除糖分晶体之外,还含带牛奶固形物和脂肪微滴。

  • 抛光糖


这是中世纪彩糖的现代版本,以美味坚果或香料裹糖制成。要在锅里为糖果裹上糖衣,基本做法有两种。硬式抛光法把坚果、香料或其他糖心原料摆进高温浅锅,然后摇晃滚动,不时喷洒浓缩蔗糖糖浆,让水分蒸发,留下一层紧密交错、厚仅达0.01~0.02毫米的坚硬晶体,软式抛光法最常用来制作豆软糖,在冷锅中盛装葡萄糖浆和糖粉,然后把冻胶干糖摆进锅中摇晃滚动。糖浆不会结晶,只会被糖粉吸收,井让多余的水分干涸。软式抛光糖的外层比较厚,结晶则较少。

  • 糖锭


糖锭是最古老又最简单的糖果之一。糖锭制作时无需高温烧煮,先加水调出接着剂(标准原料是黄蓍树胶,但明胶也行),接着就加人细粒糖粉和调味料并揉成“面团”。随后擀压面团,切成小片,干燥即成质地松脆的糖锭。

-03-
充气糖果

棉花糖、牛轧糖

把食糖糖浆和能形成稳定泡沫的成分结合在一起,就能制出质地轻盈又有嚼劲的糖果。常用的发泡剂包括蛋白、明胶和黄豆蛋白质。通常糖浆加入这类成分和干扰剂都是为了防止结晶,而有些充气糖果则结合翻糖和泡沫来促成结晶。

  • 棉花糖(marshmallows,蜀葵糖)


这种棉花糖最早在法国制成,原料是一种树胶质汁液,采自“沼泽蜀葵”的根部,这种野草状植物是蜀葵的近亲,正式名称是欧洲蜀葵(Althaea offcinalis ),这种糖果当时称为棉花糖团,取根部汁液和入蛋、糖混合搅打制成,如今制作棉花糖都改用一种黏性蛋白质溶液(通常用明胶),还得把食糖糖浆熬煮到焦糖阶段,接着就搅打混合液以增加气泡。蛋白质分凝集在气泡壁,具有强化作用,再加上糖浆的黏性,能共同稳定泡沫构造。明胶分量占混合液的2%~3%,能产生略带弹力的结构。用蛋白制成的棉花糖比较轻盈、柔软。

  • 牛轧糖


牛轧糖是普罗旺斯的传统糖果,内含坚果,并以蛋白泡沫充气。蜂蜜杏仁牛轧糖在意大利称为torrone,在西班牙则称为turron,指的都是类似的糖果,牛轧糖兼具有蛋白霜和糖果的特色,制作时先预备一份蛋白霜,接着就把高温、高浓度的食糖糖浆注入,同时不断搅打。成品的质地可能柔软,也可能富有嚼劲或脆硬,就看食糖糖浆烧煮程度和糖浆对蛋白的比例而定。牛轧糖通常含有蜂蜜。

-04-
富有嚼劲的东胶软糖和面糊软糖

好几种糖果都是先把淀粉、明胶、果胶或植物树胶调成溶液,里面添加了食糖糖浆,然后让混合液凝固,结成富有嚼劲的致密团块。日本和亚洲各地的甜食经常使用琼脂胶来凝成胶状,这种海藻萃取物只需极少分量就能发挥效果(占混合料比例的0.1%即可)。

  • 土耳其软糖


这是等级最高的软糖,在中东和巴尔干半岛已有好几个世纪的历史。这种软糖是以淀粉(约含4% )来提高稠度,外观半透明,传统上是以玫瑰露调味。

  • 甘草糖


甘草糖通常以小麦面粉和糖蜜制成,分别占整体成分的30%和60%,至于甘草萃取物则约占5%。甘草糖的质地密实、不透光,外观和它的风味同样朦胧,甘草糖往往用大茴香增补风味,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则有一种古怪的做法:拿氨和甘草搭配,在食品中,这种香味通常只会出现在过熟的乳酪中!

  • 豆软糖和橡皮软糖


这种热门的糖果是由大约等重的蔗糖和玉米糖浆制成,另外还添加了明胶、果胶混合料。明胶分量是糖果总重的5%~15%,而明胶本身就能产生一种弹性质地,明胶含量越多,弹性就越强,甚至像橡皮一样。果胶含量约占1%,能让糖果产生一种复杂的显微结构,使得质地更脆弱、更容易破裂,此外还能让糖果的滋味和香气显得更为强烈。明胶在高温下会断裂成较小片段,因此,食糖糖浆经过烹煮,大致冷却之后,才在里面添加浓缩的明胶溶液。这类糖果含水量相当高,约有15%是水分。

  • 杏仁膏


杏仁膏基本上就是以食糖和杏仁调和制成的糖膏,这种糖果出现在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已有好几个世纪,还是种特别受人青睐的雕塑材料;这种软糖具有各种造型和色彩, 如蔬果、动物、人物等造型。杏仁膏这类坚果糊中的固态相皆来自细粒食糖和坚果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的粒子,把杏仁和糖浆调在一起熬煮,接着让混合料冷却、结晶即可。也可以预先做好翻糖,接着把杏仁磨碎连同糖粉一起加入混合。有时还会加人蛋白或明胶来强化黏着效果。

-05-
口香糖

这种美式经典零食的历史源远流长。人类取多种植物分泌出的树胶、树脂和乳胶来咀嚼,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。希腊人为一种开心果的树脂取名为mastic (乳香脂),意思就是“牙齿咬合磨碎、咀嚼”,这个字的字根也衍生出masticate (咀嚼)。欧洲和北美人士咀嚼较为粗糙的云杉树脂:玛雅人咀嚼人心果(Achras sapote)泌出的胶乳“糖胶树胶”(chicle),过了几个世纪,这种产品才在纽约上市。拿树胶混入食糖的想法,可以回溯至早期的阿拉伯糖贩,他们采集几种金合欢树渗出的材料,这种物质如今就被称为阿拉伯胶。金合欢和黄蓍的树胶都略落于水,咀嚼到最后就会溶解;这类树胶能缓慢释出所含成分,因此早期药学界也用来作为药物载体。如今,我们咀嚼树胶依然带有这项目的,也就是让可口的风味能持续释出一段时间,同时让颚肌有点事情可做,还能刺激唾液分泌来清洁口腔。

美国的树胶

现代的口香糖历史从1869年开始,当时纽约的托马斯.亚当斯见识到中南美洲的糖胶树胶之后发明了口香糖。糖胶树胶是种乳白色水基植物流质胶乳,含带螺旋状碳氢长链细小微滴。这种长链具有弹性,拉扯就会延展开来,一放手又弹回原状。最著名的同类胶乳物质就是橡胶。亚当斯想出一个点子,以糖胶树胶作为口香糖的底料,并在1871年申请到糖胶树胶的口香糖专利。这种制品里面掺了食糖和黄樟或甘草来调味,很快就流行开来,到了1900年,弗利尔(Fleer)、瑞格利(Wrigley )等企业家已经开发出带有胡椒薄荷和绿薄荷口味的口香糖球,接着在1928年,弗利尔的一位员工采用长链碳氢聚合物,开发出弹性非常好的胶乳混合料,制出理想的泡泡糖。



现代的合成树胶

如今,口香糖大半以聚合物制成,特别是苯乙烯-丁二烯橡胶(这也是轮胎的成分)和聚乙烯乙酯(胶黏剂和油漆的成分),不过有些牌子依然含有糖胶树胶或胶桐树胶( 产自远东的天然胶乳)。生胶底料先经过滤、干燥处理,接着加水烹煮成黏稠的糖浆。把糖粉和玉米糖浆拌入,再加入调味料和软化剂(植物油衍生物,让树胶更容易咀嚼)。材料拌好后冷却、揉捏出均匀、滑顺的质地,这才裁切、擀薄,再切成长条、 包装上市。